经济管理

科技创新和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发布:编辑研究部 发布日期:2014-09-08 阅读:360887

 

郝戊,李晟韬

 

 摘要:1997—2007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的时间截面数据为基础,从内蒙古科技活动与内蒙古国民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量化关系角度,对内蒙古科技活动的经济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科技活动投入要素对于国民产业经济结构的影响程度显著不同。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推动作用,必须引入新要素或要素的新组合,结合内蒙古发展实际,培育区域创新系统,创新人才机制,加大科技与教育投入,完善政府服务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内蒙古;科技创新;回归分析;产业结构

   

   1.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及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分析——以内蒙古为例

 改革开放以来, 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取得巨大的成绩。2007年, 第一产业增加值 78408 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 3 07981 亿元,增长 253%;第三产业增加值 2 15492 亿元,增长 156%。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 25 092 元,比上年增长 186%,按当前汇率折算达 3 300 美元。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显示,亿元投资新增 GDP 的增速,内蒙古已连续2年列全国首位,保持了与经济同步运行的态势。 全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见表1),2001 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09:383:408,而 2007 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125:518:357。可以看出,进入 21 世纪以来,内蒙古产业结构呈现了第一产业稳步下降,第二产业稳步升高,第三产业先升后降的态势。与少数民族十省区产业结构比重相比,2007 年内蒙古第一产业比重比十省区低 51个百分点 ,但高于全国 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10省区高 6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 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十省区低 18 个百分点,低于全国 44个百分点。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了科技名牌培育、技术标准推进、知识产权创造三大战略,内蒙古自治区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科技发展总体水平在全国的位次快速前移。 2007 年,内蒙古高新技术产值达 970 亿元,总收入达 890 亿元,与 2003 年相比提高 3 倍,高新技术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66%。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化综合水平在全国的排序已由“十五”初期的第20位之后,上升到第 1618 位,增长幅度进入全国前8名;2007 年内蒙古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 33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78),在全国的排名为第 21 位,较2006年分别上升252%和1位;在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的排序中,内蒙古的科技进步环境指数为 5342%,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5399),在全国的排名为第9位,较2006年分别上升471%和1位。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了科技产业化中介服务体系,促进开展自治区与大企业、大院、大所、大学高校、研究院的科技合作。内蒙古自治区拥有的铁路钢轨、羊绒衫、乳制品等15个中国名牌产品几乎都与“产学研”紧密相连。比如,包头市政府把产学研结合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在实施的项目中有 75%集中在钢铁、铝业、装备制造业和稀土等优势产业。2008 1021在包头市举行了“稀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揭牌

仪式,该联盟是在自治区科技厅等单位的积极推动下,由包钢稀土等公司倡导发起联合包头稀土研究院、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研究机构及新源稀土等稀土重点企业成立的。该联盟的成立,以解决稀土行业关键技术问题为己任,通过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与模式,推动我国稀土产业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实现稀土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内蒙古大中型企业已建有80家研发机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家,骨干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已有12家。这些创新主体围绕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目标,开展了大量的科技创新活动,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做出了积极贡献。

2.理论模型、数据描述与实证分析

下面从内蒙古自治区科研经费支出、科技人力投入以及研究生培养规模与内蒙古国民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量化关系角度,就内蒙古科技活动对内蒙古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力这一问题进行定量研究。

科技财力资源投入是包括政府科技拨款、企事业单位拨款、金融机构科技贷款、国内外捐赠、学校自筹等各种形式在内的经费投入;人力资源投入是各级各类的科研人员数量。因此,在本部分的统计分析中,科技财力资源投入选取的指标是科研经费支出总额,人力资源投入的指标是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数量和年末在校研究生规模。经济方面选用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在样本和变量基本确定之后,基于本研究的思路,我们考虑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以系统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科研经费支出、年末在校研究生规模各自于各产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基本数据如表2所示。

 

  21 相关性分析

  为了验证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科研经费支出、年末在校研究生规模与各产业增加值之间的双向相互关系,采用相关系数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密切程度。计算结果见表3

1)内蒙古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与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405820641,说明内蒙古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与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间呈现为显著性相关(04≤|r|<07)。

2) 内蒙古科研经费支出与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98909860993,说明内蒙古科研经费支出与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间呈现为高度线性相关(07≤|r|<1)。

3)内蒙古年末在校研究生与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98809800998, 说明内蒙古年末在校研究生与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间呈现为高度线性相关(07≤|r|<1)。

    22 回归分析

  分别用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相关系数最大的因子选用适宜的曲线进行回归分析。

    221 第一产业

  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相关系数最大的因子是科研经费支出(r0989),选用曲线估计的方法进行估计,然后选取适宜的曲线进行拟合。内蒙古第一产业增加值(Y1)与科研经费支出(JF)的回归模型为:

  Y1=297.44+5.724×JF×0.077JF2

 17.30)(3.17) (2.27

  对回归方程、系数、理论假设进行检验:该模型判定系数R20986 5,消除了自变量数量影响的 R20983 1,说明该线形回归直线具有较好的拟合度。方差分析(F292536 8)和回归系数b的显著性检验通过。

222 第二产业

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相关系数最大的因子是科研经费支出(r0986),选用曲线估计的方法进行估计,然后选取适宜的曲线进行拟合。内蒙古第二产业增加值(Y2)与科研经费支出(JF)的回归模型为:

Y2=368.8+16.737×JF+0.735 7×JF2

   (6.89)  (2.80)

对回归方程、系数、理论假设进行检验:该模型判定系数R20995 9,消除了自变量数量影响的R20994 9,说明该线形回归直线具有较好的拟合度。方差分析(F977870 6)和回归系数b的显著性检验通过。

223 第三产业

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系数最大的因子是在校研究生(r0998),选用曲线估计的方法进行估计,然后选取适宜的曲线进行拟合。内蒙古第三产业增加值(Y3)与在校研究生(YJ)的回归模型为:

 Y3=293.53+0.181 6×YJ

   (13.65)    (42.94)

对回归方程、系数、理论假设进行检验:该模型判定系数R20995 1,消除了自变量数量影响的R20994 6,说明该线形回归直线具有较好的拟合度。方差分析(F1843441)和回归系数b的显著性检验通过。

  由上述模型可以看出,根据回归模型以及拟合曲线,科研经费投入与内蒙古自治区第一、第二产业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更有赖于科研经费的投入。研究生规模与内蒙古自治区第三产业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第三产业的发展更有赖于人才培养的规模。由于统计数据的不完善等原因,使得研究中结论仅具有参考意义。其中,回归模型中的多重共线性处理、统计数据的去量纲、教育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方法需要进一步斟酌和完善。

3. 结论

 为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党和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2007年,国务院批准并颁布了《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和《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规划确立了发展少数民族事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2008 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民委共同发布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提纲》指出,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金融政策上对民族地区倾斜。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实行流动资金贷款优惠利率、技术改造贷款财政贴息和税收减免等三项照顾政策。 这些重大政策措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现实的意义。结合内蒙古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证分析,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应当认识到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科技创新的途径在区域创新系统。科技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在生产体系中引入新要素,或者实现要素的新组合而形成的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网络体系。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在于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创造条件。培育区域创新系统并推动其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它将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引入区域经济系统内,创造一种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二,科技创新的基础在人才。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和造就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知识、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和企业经济管理队伍。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战略,在选、育、用、留等各个环节创新机制,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形成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

第三,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企业应从“贸工技”进一步向“技工贸”转变,将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结合起来,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不断创新“产品、技术、资本”三个市场,加快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建技术开发机构或科技型企业,加强同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战略联盟。

第四,科技创新的责任在政府。在资金扶持、激励机制、政策引导、产学研结合、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多做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和薄弱环节,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快创新系统基设施的建设,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实验室或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加快完善科技市场中介服务,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

第五,科技创新的条件是增加科技与教育投入。要切实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科技工作投入力度,在安排科技、科普经费和科技专项时,要结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适当给予倾斜。加快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拓宽科技成果产业化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形成稳定的技术创新投入增长机制。鼓励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充分发挥现有风险投资机构的作用,使其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62007[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2] 张晓强.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Z].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年鉴.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 卜春燕.内蒙古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中的科技政策选择[J].呼和浩特: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24(3)114116

[4] 邓晓齐,叶茂林.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 曙光,徐树建.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国际进展综述[J].北京:中国科技论坛,2002(5)3337

[6] 刘鑫,李瑾.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产学研结合发展的探讨与思考[J].呼和浩特: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7)5355

[7] 唐晓华.产业经济学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8] 万君康,陈全国.试论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J].郑州:经济经纬,2002(2)1317

 

 

(作者简介:郝戊  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晟韬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