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政治

“党性”概念与党的建设

发布:编辑研究部 发布日期:2016-05-16 阅读:113918

 

任晓伟

  了解“党性”概念和党的建设之间的历史和现实联系,对于党员围绕当前党的奋斗任务,了解什么是合格党员,自觉努力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员标准,是非常有价值的。

  “党性”是党内政治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以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中国共产党在自己90多年的奋斗历史中,根据自身建设的特殊性不断赋予“党性”概念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内涵,也把这一概念深深地融入到了自己的政治血液之中,推动着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践行。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党性”这一概念是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建设的特殊性,特别是思想建党的特殊性的逐步清晰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经过艰辛探索,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概念正式形成,并以强大的思想穿透力进入到党的建设工程之中。

  1939,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第一次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比较全面地界定了“党性”的内涵:“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我们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在每个党员的思想和行动中,都要使自己的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完全一致。在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不一致的时候,能够毫不踌躇、毫不勉强地服从党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为了党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党性’或‘党的观念’、‘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原则性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意识纯洁的最高表现。”刘少奇这里对“党性”的认识侧重于其组织意义上的内涵,强化的是党员个体对党的利益和党的组织的自觉服从。

  19415,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进一拓展了中国共产党对“党性”的理解,他说:“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只有打倒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作没有党性,或叫作党性不完全。”毛泽东对“党性”内涵这一新的界定,是中国共产党党性思想发展中一个新的阶段,它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高度对“党性”的界定,大大提升了对组织意义上“党性”的理解和认识,使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思想呈现出组织意义和思想意义二者的高度统一。

  从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到现在,中国共产党所使用的“党性”概念,无论是在逻辑结构上,还是在基本内涵上,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仍然沿袭着延安时期关于“党性”的认知和表述。但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新的条件下执政党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执政党的作风问题,赋予了“党性”术语新的内涵,开始从“党性”的高度提出了党的作风问题。

  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指出:“有一种人,他们并不是因为一时不了解情况而犯错误,却是故意弄虚作假,瞒上欺下。这种极端恶劣的作风,不但是同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不相容,也不止是党性不纯的表现,而且是丢掉了共产党人应该有的忠诚老实的态度,是丧失党性的表现。”刘少奇这里所说的“党性不纯”、“丧失党性”所指,是与组织上的“党性”和理论上的“党性”有一定区别的、另外一个层面上的“党性”,也可以说是作风上的党性。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史来看,在思想路线问题和组织路线问题在根本上解决后,作风建设,即执政党党员作风中的“党性”,实际上就成了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重大问题。正是由于这一问题的现实性,使得新中国成立至今,作风建设在中国共产党“党性”思想中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的实践中,“党性”再次成为了执政党建设的聚焦点。

新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党性”的理解中,首先凸显出来的是其具有的作风内涵。2013618,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正衣冠,主要是在照镜子的基础上,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2014108,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大量、具体地列举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现象在当前党内的各种表现后指出:“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重要论述表明,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党性”建设的难点在于新的条件下共产党员的作风建设,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多次深刻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

  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把作风从严作为新的条件下党性建设的首要标准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表明了作风问题在当前执政党建设中确实是不容丝毫懈怠。不过,在作风从严中表现出来的“党性”并不是孤立的,它只是表明了在新的条件下党性建设的特殊路径,即从作风上的党性倒逼组织上的党性,进而强化理论和思想上的党性的路径。从整体上说,从思想理论、组织形态和作风建设三个层面所体现出来的“党性”的整体性,构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党性”概念新的思想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全党开展“两学一做”的批示中指出,部署这次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坚定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保证全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我们党始终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批示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党性在作风、组织和思想理论三者整体上的要求,表明共产党员优良作风必须立足于对党自觉的组织服从,而这种服从又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及其在党员个体品质中的内化。

  了解“党性”概念和中国共产党建设之间的历史和现实联系,对于党员围绕着当前党的奋斗任务,了解什么是合格党员,自觉努力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员标准,是非常有价值的。每个党员都处于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之中,对于这个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都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义务,所谓在党言党,在党护党,其实正是这层含义。因此,必须要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党性”的整体性要求出发,不断自觉于“做合格的共产党员”,把自己的作风放在首位去思考,把“党”的意识体现在自己的作风中,融入到自己处事、处人、处己之中。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优良作风转化为对党的组织的自觉服从,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共产党员作为“政治人”的特征,而要持续性地做到这一点则必须要加强学习。只有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学习中,才会把作风上的严和组织上的服从看成是基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历史事业发展基础上的必然选择。这也是我们现在为什么如此重视和强调学习,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的本质原因。(文章来源:光明网201655日,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