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

温斌:《道德经解读》

发布:编辑研究部 发布日期:2013-12-18 阅读:332266

 

 
作者温斌,男,汉族,中共党员,1966年12月出生,1988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至今一直在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其间曾在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古代文学硕士生课程。2007年被评为教授,高校教龄25年,包头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古代文学负责人,硕士生导师,现任文学院副院长。
《道德经解读》为作者的代表性著作,合著本,2006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国内在“国学”文化研究与推广过程中产生的较好的一部作品,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将深奥玄虚、空灵飘渺的“老庄”思想用比较通达朴俗的观点和解读方式向读者说明;行文结构上在国内较早地以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和整体感悟五个部分组成,借此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老子的思想和文化。代表性的观点是:(一)对“道”的解读:首先不能把“道”简单化,最起码既要从形而上即哲学意义的角度去解读,又要从形而下的即具体、个别的角度去领悟,因此要对一般、规律、神秘和细碎、现象等概念思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接近老子。(二)对《道德经》整体的科学把握,要明确《道德经》从思想意脉上分为“道”经和“德”经两个部分,即前38章和后43章,“道”经部分侧重于形而上的理解,“德”经部分侧重于形而下的把握;然而,这是大体上的倾向,并非绝对如此。而所谓形而上的认识即“本体”角度的阐释也是一种多元化的解释,即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而不为它事物的内在本质原因,这是一种简单的解释,而更深层的含义是本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对所有存在的本源、来历的一种抽象意义上的回答,按老子的说法是“道”是宇宙一切存在的母体、源泉,它有完全属于老子的诸多抽象性特点:虚空、柔弱、宁静、辩证,这是老子对“道”的本体特征的形象描绘。后43章则是所谓的“用体”,即用“本体”的原理去指导人世间的一切活动,尤其是政治活动,比如老子提出的“大国者,下流也”的观点,至今也有其现实意义;还比如老子所说的人生“三宝”的原则:慈、俭、不为天下先。对于现实有积极意义。整体看老子,不仅是先秦难得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更是一位对人生、世界抱有积极态度的文化伟人;他对社会、宇宙、人生的独特把握与孔子一样,为后世开启了更为宽阔的进取空间。
本书2008年曾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二等奖。此外还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内蒙古教育出版社、远方出版社出版了与让人合著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论艺题画诗选注》、《宋元文学论集》等著作,其中《宋元文学论集》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海鸥教授曾经在《宋代文学研究年鉴》(2007-2008)撰文指出“温斌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古代戏剧的起源、古代戏剧文化内核及关汉卿戏剧创作的独特魅力等问题,着重探讨元杂剧的美学价值,将古代戏剧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受到了好评。